笔趣阁小说网 - 历史小说 - 大明求生记在线阅读 - 第二百零六章 已无话可说了

第二百零六章 已无话可说了

        章子俊的乌鸦嘴已经弄的满朝皆知,想想以前换太子,说是泰山地动,再想想李孜省那个午门外的高台,结果真的雷劈,如今说是边关整个榆林要成为第二个荆襄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延绥地区真是这样的话,外虏加上内贼,足以撼动大明根基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在章子俊的记忆中,窑洞、腰鼓、剪纸、信天游、黄土高原......如今却是满目黄土,加上连年的战乱、恶劣的环境、贫瘠的土壤,积沙及城,四望黄沙,干旱贫瘠。

        榆林西部与甘肃、宁夏连接,南部则是黄土高原的腹地,沟壑纵横,梁峁起伏如麦穗。榆林中部,横亘万里长城,大致分隔了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把榆林的十数万军民能自给自足,依靠朝廷的粮饷显然是不够的,所以章子俊开始了自救,提出了“闲时为农,战时为兵,多种草木,多种粮,多生孩子,多养羊的口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当章子俊得知在神木堡附近发现有大量的煤,有些直接露在地表上时,一拍脑门道:“哎呀呀,到是忘了,此地还有丰富的矿产可以开挖,特别是那个叫什么来着,想了许久才回过味来,长庆油田啊,据说就在庆阳县有个叫长庆桥的地方,不是有地底下冒出黑黑的东西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,就调集了一队军士,前往庆阳而去,可是此时却无人知道有地方冒“黑黑的泥水”的地方在哪里,因为根本就没有长庆桥这个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章子俊也不急,派人慢慢寻找,在延绥地区朝廷已经在开采煤了,还有铁矿,石灰石,而且此地的煤品质很好,既然有朝廷在此地开矿,想必也有窑炉,当章子俊了解了眼前的窑炉时,直接摇头,都是一些土制小窑炉,每天出产的生铁料也就几百斤,因为铁矿石的品相不是很好,都是一些磷铁矿、褐铁矿和赤铁矿三种,平均含铁量为30%,炼出来的铁在章子俊眼中全是铁渣子。

        目前皇上把鱼河堡为平安镇,当章子俊来到平安镇后,才知道只是一个屯堡,明正统二年,巡抚郭傅置鱼河寨于九股水。成化十一年,余子俊置今城,撤鱼儿河军守之。明代有“黑土圪垯”等名称,是宋明以来北方重要的堡寨,依托榆林卫,作为边防、屯兵之所。

        堡内屯兵七百余,有副将魏安德把守,实兵三百,余下是屯兵家属。从地理形来看,鱼河堡西侧为榆溪河与无定河的交汇处,东据白虎山,其城岁设在平川,但也是易守难攻。

        鱼河堡北可援榆林,南可障绥米,扼榆林、绥德之交通咽喉,有明一代便成为了蒙古与明王朝的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章子俊这一下苦逼了,皇上又是恢复平安伯,又是把此地改名为平安镇,又是从内库拨给自己一万两银,实是让我来守边,实在是“用心良苦”,封一个“平安伯”守住榆林,真是好买卖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帝王心术,别看朱见深一付你好我好大家好,可是对待守边及内部平乱上还是很拼命的,尤其是西南一带叛乱不断,征讨广西瑶族的叛乱,狠下死手,最后涉及到百万人生机的叛乱平复了下来。        接着荆襄之地的毛里孩叛乱,也是一样。还让汪直几乎剿灭了当时的女真族部落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此时的章子俊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,已经无话可说了,知道西北苦寒,却不知道此地是这样的光景,首先得把住家营造好,这一次从庐州搬家前来,已不是只有十几口,而是二百多人,需要大半年才能到达,全部家人及跟随的佃户,佣人这些家眷的亲戚,在庐州的炼铁作坊几位师傅、各种“机器”家什等,还有营造玻璃的几户人家才能到齐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些“家人”还没有来之前,就得把平安府建起来,皇上的一万银两就是建府用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首先就是圈地,既然已经把鱼河堡改成了平安镇,那么整个三岔河谷范围全不是平安伯的私人领地,包括当前驻守在此地堡内屯兵七百余人,而副将魏安德也成了平安伯的家将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这里是无定河及榆溪河的交汇处,上万年来两河夹带着大量黄土而下,把无定河下游两岸冲积成了一片平地,现有鱼河堡城“周围凡三里三百步,楼铺一十五座。马、骡250匹。为了更好地提高鱼河堡的防御能力,章子俊决定将鱼河堡城墙加高至三丈,扩建成一个砖砌牌墙垛口。有此要塞挡住,下游的平安府邸才能安全,首先就是要把七百多人的生活安排妥当,把这些会手艺活的人做调查,有打铁的、做豆腐的、会木匠手艺的,会算账的,会认字的统统招募成为平安伯的长工,古代社会就是这样,这些平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军户,听说往后成了平安伯的佃户了,个个兴高采烈起来,等于是有了依靠,也就不会饿肚子了,随即章子俊的“三板斧”也就实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是建砖瓦作坊,在无定河边上选一个黄土梁挖窑洞,这个窑洞可不是住人,而是烧砖用,所以在一个黄土梁上开了许多窑口,里面相通,在窑洞上面还打了许多的小洞,这是在烧砖瓦时加煤的入口,要在这些窑洞里面全部放上黄泥砖坯后,就把窑口封死,用煤烧出来的砖块硬度很高,在无定河边上修造了一架大水车,用于搅拌泥土制成砖坯。接下去砖的需求量很大,不得不花精力去打造一个制砖烧砖的“工厂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七百多人,不分男女老少,全部要为平安伯出工出力,后然听说这些砖是为了修建屯堡内的住房后,就什么也不用再说了,都自愿自觉地参于进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的住房以窑洞为主,选一个土梁挖个洞就是家了,而章子俊是把窑洞面用砖砌成,保证每家每户都有一间,高一丈,宽一丈,深二丈,最也不用弯腰进门了,也不用挖地窝子了,有了主心骨了,干活就有了方向,以前七百多人是一盘散沙,各管各地盘算着小心思,因为章子俊就是东家,不服从东家的指派就会被驱逐,在这样一个苦寒之地,一家一户是很难生存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是种粮食,两河边上的土地还算好,缺少的就是灌溉工具,现在这里的所有田地都成了平安伯府了,章子俊就让木匠制作提水水车,大力种植土豆,玉米,番薯,加上现有的粟米,高粱,小麦这些作物,确保堡内的人吃饭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三是建造伯爵府及修路,章子俊也不讲究什么富丽堂皇,实用就行,选址就在五百年后的鱼河茆镇的位置,在这里茆沟水流经无定河,依水而建,地方够大,本想入乡随俗建窑洞的,可是还是修筑砖瓦房实在,在这里就别讲究排场了,修什么花园之类,造几排平房,能住下一家人,围合一起,外围砌一堵高墙就算是伯爵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鱼河堡设立平安镇后,朝廷新任的地方官也就到任了,来了一个知事,一个照磨,知事是处理地方各种事物的,而照磨是监查百官的,很明显这是朝廷安插进来管理地方事务的,有监督平安伯的意图,虽然这二个官职都是正九品,职位不高,却让章子俊很不舒服,朝廷对谁都不放心,目前在这里又没有人口,除了鱼河堡内的这些军户外,满目荒凉,方圆没什么人家村落,可是让章子俊想不到的是,短短不到一年内,这里将成为一个繁茂的集镇。

        地方官员到任“平安镇”,首先拜会眼前这位平安伯,又是延绥巡抚,朝廷对这个任命有点奇怪,一个伯爷还是巡抚,在整个官制上来说不伦不类。章子俊这个平安伯就是一个最末等的县伯,从朱见深把章子俊放到鱼河堡起就很明白了,县伯的爵位所对应的职位就是奉国将军,属三品。可是延绥巡抚却是从二品,妥妥的朝廷大员。

        知事邱骏,山西运城人氏,天顺二年考取秀才,后进入监学,五年后被派往无水县任典史,这一次任平安镇知事,在官阶上升了一级,一个县的典史为从九品,知事是正九品,知事为出守列郡,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,这位邱骏位出守县事,所以为正九品,如果是某府某州的话,就是从八品,所以同为知事,地方不同级别也就会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位是照磨姚尚喜,山东日照人士,成化四年监生,在商洛州衙任吏目从九品,这一次调任到“平安镇”任照磨为正九品,也算是升了一级,所以这二位到来后,看到的只是一个三里的土堡,十几间楼铺后就傻眼了,二人不约而同来抱平安伯的大腿,只有平安伯才能调动手中可伶的资源,在土堡内就有许多从战场上“缴获”来的战利品,还有许多的驴马,手中又有朝廷拨付的银子、粮食、布匹等物,不去抱这样的大腿,难道去喝西北风不成,目前连个住所也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姚照磨讨好地说道:“伯爷啊,这个伯爵府这样营造差矣!所谓震东兑西,离南坎北,乾西北坤西南,艮东北巽东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章子俊一听问道:“姚大人懂得堪舆之术?”

        姚尚喜回道:“懂一点点,伯爵府的大门为正南,因前面是无定河,所以财源不聚,跟河水一样流走,所以要改成向东为大门,正所谓”紫气东来“也,南为阳,可以开成几排窗户,这样的话就会无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章子俊一听很有道理,不要小瞧古人的风水学,自从穿越到了明朝后,章子俊的内心对玄学、风水这些还是信为好,要不来自己怎么会穿越到了五百年后呢?有些事情很玄妙,用科学去解释未必能通。